能电院:凝心聚力促发展立德树人育英才

期次:第681期       查看:85





  我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能源与电气学院深入贯彻校党委的各项工作要求,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强化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融入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发展进程。
  聚力能电———围绕中心、突出实干,谱写党建新篇章学院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突出实干、强化创新,为学院改革、发展与稳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学院党委加强思想引领,增强师生政治素质。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观念新思想新战略,大力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学习教育活动,为学院各方面工作提供强大动力。探索并建立了以“选苗工程、培育工程、引领工程”为重点的党建工作新模式,明确学院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在师生中的全覆盖。在学生党员中推广党员骨干培养选拔、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推进竞争性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工作;在教师党员中开展“师生支部联建”工作,搭建多渠道交流平台,开展“育人·成才先锋岗”、“优秀共产党员”与“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评比活动,形成“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经常性党风廉政教育和反腐倡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学院党委多次获得江苏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等。
  学院党委大力加强宣传思想文化主阵地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展,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传承和发扬学院办学的优良传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院文化氛围,开展“我的中国梦”、“信仰的力量”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师生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落实学院信息公开和院务公开举措,设立信息公告栏,做好学院网站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多次获校“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颂歌献给伟大的党”大合唱冠军、校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重视发挥校友资源,举办多场校友报告会、校友联谊会等,提升学院影响力。2015年河海百年校庆期间,电力、自动化及水动校友会捐资250万元,设立“河海大学能源电力自动化教育科技基金”,助力学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活力能电———充实内涵、打造平台,铸就学院新实力学院加强学科与科研工作,结合全球能源互联网和“一带一路”战略需求,以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等作为研究热点,打造科研大平台,努力投身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进程。
  坚持内涵发展,强化学科建设。学院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学科制度,规范学科管理,优化学科布局,现已形成以电气学科为引领、多学科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被评为校级重点培育学科。2015年,能源领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金砖国家网络大学”项目。2016年,电气工程被评为“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
  坚持量质并举,打造科研平台。学院以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修订完善高级教师岗位任职条件、聘期考核条例等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量质并举的发展导向。构建科研大平台,探索开放式管理实验设备和资源的新模式。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建设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资助的111计划“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开设多场高层次能源与电力学术论坛。建设江苏省配用电与能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检测中心三个省部级科研基地,以及河海大学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造科学研究大平台,为全院师生提供优质的科研环境。
  魅力能电———攻业笃行、人才兴院,提升发展新动力学院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始终坚持人才是发展的原动力,将建设一支富有国际视野、学院特质的人才队伍作为常思不竭、常抓不懈的工作。
  坚持人才强院,培养和引进并重。学院近年来聘请多名兼职教授、博导,包括外籍院士、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行业首席专家;引进近30名专任教师,目前学院共有专任教师92名,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39名。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共12人次。各学科现已逐渐形成多个人员稳定、方向明确、结构合理、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团队。
  坚持储才以兴学,学院成果斐然。七年来,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50项,发表SCI、EI论文79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近20项。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4部,1部教材被评为全国电子信息类优秀教材二等奖。指导获得4篇江苏省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3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25项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1项。
  青春能电———双创引导、全面发展,构建培养新体系学院党委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着力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工于思辨、勤于实践的“能电英才”。
  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院已成为我校本科规模最大的学院,研究生招生规模也有较快增长。学院立足能源电力行业,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突出专业特色,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从“创意培养、创训实践、创新推动、创业引培”四个维度,探索形成“两层四维”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模式,取得良好成效。学院学生科技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00余项,省级奖项300余项,获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1项,2017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赛一等奖1项,2015-2016年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二等奖2项,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院在“一体两翼”学生工作模式的整体架构下,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块”与“四个育人”工作相结合。依托四大学生组织、“891X”学生骨干培养计划、院“青马工程”培训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暑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能力。依托“青春能电”微信平台,重点策划能学会做、能说会道、能导会心等“能”系列网络思政教育方式,将思想引领、学生素质培养、学工队伍建设与新媒体将结合,创造有效的网络沟通渠道和表达方式。近年来,院团委获2016年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江苏省2013年“百佳”志愿服务项目“小薇奖”,1名学生入选2015江苏好青年百人榜。学院多个原创新媒体作品被教育部“微言教育”、共青团中央、江苏共青团等官方微博微信转发,1个文化案例获“2014年江苏共青团运用新媒体和文化产品引导青年创新案例”二等奖。(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