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强特色 重实践 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期次:第681期       查看:90







  自我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法学院紧紧依靠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努力发展水利法学学科,强化水利法学特色;注重把握法学专业特点,依托实践平台,探索创新实践育人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实践能力,努力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并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前行。
  强化水利法学特色,建设“法律+”和“+法律”的培养模式在“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法学院以“入主流、显特色、促融合”为发展理念,依托河海大学涉水优势学科,整合全院师资力量,丰富学科内涵,拓展研究范围,努力发展水利法学学科建设。
  一是凝练学科方向,加强水利合作,促进学科发展。学院围绕水利法治这一核心,拓展水利法学学科研究领域,形成水利法学基础理论、水利立法学、水利执法学、水利司法学、水资源与水环境法学、国际河流法学等六大学科方向,并围绕六大学科方向,积极制定学科平台工作规程,确定平台建设任务,加强与水利相关的政府和企业部门合作,促进水利法学学科发展。2017年,学院与江苏省水利厅合作,成功申报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校外研究基地“水利法治研究中心”,建设水利法治研究基地,为水利法学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学院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推行“法律+”和“+法律”的培养模式,突出水利法学的特色,与水利重点学院进行合作,培养水利和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创新学生就业途径。学院现已与水文、环境、水电等学院积极探讨,全面推进水利与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进程。同时,在法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上,我院积极争取自主增设“水利法学”二级硕士学位点,促进水利法学学科更快更好发展。
  三是整合现有教师资源,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引导教师围绕水利法治建设,结合自身学术旨趣,开展相关研究。重点引进法理学、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等专业教师,重科研能力、轻教育背景,重未来潜能、轻现有成果;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水利法治课题的跨国合作,培养涉外法律人才。2017年6月,学院选拔27名优秀本科生前往台湾政治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并与该校达成长期交流合作意向,迈出了跨地域学习的第一步。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实践教育方针法学院高度重视与校外法律实务部门及兄弟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广泛调动社会资源,注重实践教学,全面实施“引进来,走出去”
  的教育方针,坚持实践育人模式。一方面,学院邀请知名法律学者和法律职业者来校开展讲座,丰富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法律意识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学院积极拓展学生实践平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通过普法宣传、法律援助、法律竞赛、法庭观摩等形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广泛参与法律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一是积极“引进,走出”,加强全方位实践培养。学院邀请了多位知名法学专家学者和法律职业者进校园授课、开设讲座及学术研讨,加深学生对法律专业知识及职业的了解;引进司法考试培训机构,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就业能力;邀请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到校园公开庭审,定期举办模拟法庭活动,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组团参加校外模拟法庭大赛及法庭辩论赛,增强理论教学的直观化和形象化;加强师资力量,创新教学团队组建模式,聘请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得瑞等多名专家为河海大学兼职教授,落实“双千计划”,聘任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检察院崔进文副检察长、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曹智勇副庭长为法学院兼职教师;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鼓楼区人民法院、江宁区人民法院、秦淮区检察院、钟山公证处、博士达律所、钟山明镜律所、江苏中虑律所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学生,提高学生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公检法部门、中小学、社区等机构合作,组织如“12.4法律援助”、“法律人在行动”等各类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服务大众的技能。此外,法学院合理规划寒暑假时间,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实习,建立了多家实践基地和实习基地。通过人才、机构引进以及学生实践走出相结合,实现学生全方位实践培养。
  二是依托模拟法庭,注重法律技能和思维培养。模拟法庭作为法学专业不可或缺的培养环节,是学院重点依托的实践育人载体。学院在校内通过开展模拟法庭实战训练,帮助法学专业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创新思考能力。并逐渐形成了以校园模拟法庭为基础,各级各类别模拟法庭系列大赛及其衍生赛事相结合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形成有特色的系列实践育人体系。同时引进庭审进校园,营造法治校园的氛围,让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辐射到更多的非法学学生。走出校园,通过探访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庭、参观江苏省龙潭监狱等活动,开拓视野,促进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是进行多渠道法律援助,建设校园法治文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思政会议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责任意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学院安排了专门的活动场所,建立法律援助中心。中心全新开放,实施全天候值班制,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咨询、项目代理等服务。在线上,通过法学院微信公众号“河海法家”———“法援墙”栏目重点开展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活动。线下,面对面为校内学生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提供调解帮助、为江宁环卫工人进行个案代理等。同时,学院整合了原有志愿服务队伍,组建了由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普法志愿者大队。法学专业师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重要节点,在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和国家宪法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日常针对新生入学、校园借贷等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线上线下的普法宣传活动;响应法律人在行动的号召、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区、中小学进行普法宣传。法学师生以实际行动传播正能量、做普法先锋、宣扬法治中国梦。(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