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弭的中国精神

期次:第744期    作者:●崔佳蕊   查看:127

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人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而什么是“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勇敢、无畏、不惧风险,是勤劳、善良、甘于奉献,是一种情怀,一种超越,一种血性和品格。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民族,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百姓幸福的向往支撑着中华名族挖掘、塑造了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犹如亘古的灯火,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去奋斗,去拼搏。

中国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种深沉的民族信仰,是一种根植于心的信念。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岳飞的“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李希仲的“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华罗庚的“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这一切的一切,无不体现出中华古族从古至今的信仰,无不体现出爱国主义的光辉,无不体现出爱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砥砺。

我们需要知道中国精神源自儒家哲学、释老思想,滥觞于中国古代神话,发轫于《诗经》、《楚辞》等,在先贤身上体现和传承。而中国精神在现代被赋予了更多现实意义,我们有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它不仅体现在英雄的血脉中,更体现在一代代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国人的拼搏与奋斗中。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自古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所言极是,中国精神正是源于这些中国的脊梁!

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途中,唯有推崇中国之精神,才能化作中国之力量。现实生活中不乏那些身体力行,为国家做贡献,闪耀真善美的人。隐姓埋名为国造核武的81岁高龄的“核弹老人”魏世杰在戈壁荒滩上一干就是26年,将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祖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常年奋斗在水稻研究一线,让天方夜谭变为现实,为世界注入中国力量;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几十年如一日搞设计,追求更高的目标,将创新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多样化”、“个性化”成为他的主题词。

今天的中国,不仅是祖辈、父辈的,更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愿我们站在先人肩上“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从他们手中接过中国精神的火炬,更加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在世界留下中国精神的印记,让中华民族更加自信、更加昂扬地屹立于世界之林。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这便是我想说的,我想做的,也是我们每一代人应该去说的,应该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