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正道

———读《人间正道是沧桑》有感●马克

期次:第597期       查看:37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未来如何他们都不知道,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人间正道是沧桑》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烽火四起,血泪和流,虎狼觊觎,明争暗斗,是谁选择了怎样的信仰,又走上了哪一条路。《人间正道是沧桑》以黄埔时期国共合作到共产党解放全中国一段时期为背景,以杨与瞿两家的人物命运为主线,讲述了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在千难万险中一步一个血印地走上光明大道。故事中的人物代表着每一个在那个年代不懈奋斗坚持理想的勇士,以历史的人物经历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尤其在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上作了特别详细的文章,使人深切地了解到中国的解放是如何的艰难。
  所有的故事都要从醴陵那座老宅说起,杨家本是个普通的乡绅家庭,不穷但也并非富甲一方。那时立仁还是个教书先生,血气方刚,正气凛然,“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那时立青还是个泼皮小子,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开始简直祥和得让人感到奢侈,于是一夜之间,杨家的三个孩子都踏上了各自的路途,有时看到这里不禁让人有种“家破”的怅然,但仔细一想,战争迫在眉睫,覆巢之下又岂有完卵。他们正是深谙这一点,才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虽然是骨肉至亲,最后却踏上了迥然不同的道路,时而并肩同行,时而针锋相对,几十年风雨沉浮,聚少离多,但这略显支离破碎的家却正是亿万中国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代言。
  人是复杂的,有血有肉,个性迥异,我们无法评价谁对谁错,何谓正道。无论立青还是立仁,所选择的都是自己的信仰,都以正义作为自己的出发点,他们都一直忠于他们的理想,至死不改。谈及理想,按词典定义:对美好未来的设想,指有根据的,可以实现的,区别于空想、幻想。开始的时候人人都对未来抱有美好的幻想,都认为自己的前途是一片光明,立青便是这样。东征的时候在叶挺的部队看到了热情与奋不顾身,他振奋了;“中山舰事件”他不得不痛苦地举枪对准了自己的人生导师,他犹豫了;“四一二”事变,看到了同僚残忍迫害共产党人的行为,他迷惘了。他在追寻中逃离了囚笼,奔向更加自由美好的理想。而立仁,从家乡到黄埔,他看尽了勾心斗角机关算尽,于是他选择了铁石心肠。他穷尽一生,苦苦地寻觅着统一的道路。他的忠贞不渝,是因为他坚信这是一条正确的路,是一条能救国救民的路,虽然一路上有荆棘有坎坷,有挣扎有痛苦,但是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信仰,他将这些苦楚都深埋在了心底。当一切尘埃落定,胜负已成定局的时候,他流泪了,这里面有他苦恨与不甘,但我想不会有他的悔。因为他从不后悔他选择的路,大厦将倾又如何,不被理解又如何,就算是孤独的斗士,他也会一个人奋战到底,只为了他心中的信念。
  “这个世界上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纵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瞿恩这么说过。临刑前,他张开双臂,闭目微笑,自然而从容,无视死神的降临,拥抱着他的理想。显然他成为了后者。我曾一度以为瞿恩,和像他那样的人仅仅是理想主义者,直到他慷慨就义,直到瞿霞走出监狱,我才明白,那样的理想要以什么样代价去实现。显然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哪怕是牺牲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或许都没有留下多少痕迹,因为这样的理想注定了要用血泪甚至生命去交换才能得以实现。然而,个人虽然渺小,可正是一个个渺小的人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
  这些甘愿做沧海一粟的人却从不后悔,哪怕历史没有记载他们的名字。一个人一旦他坚定了信念,认定了他前进的方向,任何艰难困苦都会拜倒在他的脚下,因为他相信光明就在暴风雨和荆棘之后。这就是理想的力量。立青是这样,立仁是这样,瞿恩更是这样。这样的执着与奋不顾身,这样的坚定与无所畏惧。这就是中国人,这就是革命精神,这就是中华精神。
  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与正义抛头颅洒热血,哪怕生命终结,信念不灭。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